• 供稿

    文化产业学院

  • 更新时间

    2022年03月16日

  • 阅读量

    1107

  • 编审

聚焦高质量发展:文化科技赋能夜间经济

导 语

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人民日报》2021年9月9日




夜间经济





图片


图片


Night-Time

Economy


图片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如今一般指三产服务业当日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6时的经营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间和空间上的进一步延伸。





大数据解读





图片




市场规模增速强劲,预计突破42万亿元

图片
图1《2020-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艾媒咨询

夜间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连续六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预计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规模将增至42万亿元,同比增速将达16.7%。如何通过夜间消费提档升级挖掘消费潜能,是各大城市所关心的话题,而文化消费作为夜间经济典型业态消费,蕴藏着重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消费群体





“Z世代”引领夜间消费

图片

图2《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复苏-上海夜经济》

阿里巴巴,戴德梁行研究部


     数据报告显示,参与夜经济活动的主要人群年龄段为18-35岁,即以“90后”与“00后”为主的“Z世代”青年群体。该人群在社交、娱乐等方面的广泛需求,催生了夜间经济新业态的多元发展与火热。


消费意愿创造市场活力

图片
图片
图3《2022年轻力崛起下商业地产发展变化洞察报告》 
Mob研究院
    注:“TGI”(Target Group Index)该指数表明不同特征用户关注问题的差异情况,其中TGI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均水平,高于100则代表该类用户对某类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


消费能力方面:虽然以“90后”“00后”为主要群体的“Z世代”在个人可支配收入方面并不可观,但超前消费、信用消费意愿较强。据调查,近30%的年轻人会在消费时选择“花呗”、“白条”、“信用卡”等信用支付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人群将在社会工作中逐步取得成就,随之带来的个人收入提升,将进一步刺激夜间经济的发展。


多元需求催生出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

图片
图4《2020-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艾媒咨询

从调研数据看来,当代青年群体在夜间的娱乐活动以文化消费为主。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当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愈发迫切,文化产品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应当是多元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的分布也应当是在不同区域、城乡间分布立体化的,以此满足消费者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夜经济行业现状




图片

#1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座城市的夜晚,最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灯光绚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嘈杂而又具有烟火气息的旧巷已经形成城市的夜间标志。热情高涨的夜间活动最能彰显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活力,夜间活动愈发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夜经济消费业态之一。


夜间演出:异彩纷呈的文艺表演

图片

图5 《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

根据2020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平台,夜间文化活动中演出一类占比最高。夜间演出以大型真人实景演出为主,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为内容核心,面向广大游客与当地群众,开展演艺工作。实景演出的场景和舞台非常震撼,是我国旅游业在“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下的优秀旅游产品之一。

如今,很多城市创造属于自己城市的本土演出,并且只在夜间演出,以国家标准实景演出标杆《长恨歌》为例,《长恨歌》以骊山脚下的华清宫为背景舞台,以唐代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为内容核心,幕幕给人惊喜,场场予人期待,是游玩西安必看的实景舞台剧之一,许多游客观看后会感叹“白天路过的华清池是不起眼的小池子,为何能升起各种道具、能和故事融入的这么好!”这也许就是夜晚赋予演艺的一种浪漫和意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夜间娱乐:线下酒馆转型文化消费新空间

图片

图片 

图6 头豹研究院

《2021年中国线下酒馆行业:夜经济热潮带动Z世代社交消费》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夜间娱乐消费场景从80-90年代的“卡拉OK”、“歌舞厅”、“迪厅”,逐步升级演变成“KTV”、“夜店”、“清吧”等新消费场景。“Z世代”作为当代夜经济消费的主力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社交”、“兴趣交友”、“归属感”等群体生活要素。从数据报告中可以看出,多数“Z世代”群体愿意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业或工作后选择一间小酒馆,与好友小酌,愉悦自我,释放压力。

线下酒馆从原先的“饮食空间”逐渐向“社交空间”与“文化空间”转变。愈发多的酒馆开始注重氛围感打造和饮品质量,该类场所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同时还可作为聚会、社交、应酬的备选场所。部分酒馆还提供歌曲表演、脱口秀、演艺等服务,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夜间游览:传统景区展现夜晚新魅力

图片
图7《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夜间开放比率已达到11.6%,其中一级博物馆夜间开放比率是二级的两倍,三级的六倍;全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4A级夜间开放率20.4%。各类景区、文博馆加大夜游产品供给力度,沉浸式旅游演艺、光影秀、夜间展览层出不穷。城市游乐园、主题公园、海洋馆、营地等游玩场地也加速推出夜间游览活动和夜游路线,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夜间旅游活动。

     广州市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链接的博物馆”,9家博物馆联合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博物馆奇妙夜”。在广东省博物馆看凌空3米的彩色“巨龙”;南越王宫博物馆精心设计的灯光让游客一秒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南汉国王宫;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夜间还开设了露天电影展播活动,让人们重温历史、品味经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夜间阅读:付费自习室成为新选择

图片

图8《2020年上海夜经济发展趋势特征报告》

 美团研究院

夜间活动不仅仅是热闹的,有时候人多而又安静的场所也能带来别样的体验。现今,部分书店、24小时自习室也成为了夜间消费的主要场景,通过立体的阅读体验创设,推出“夜间阅读”等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了不打烊的心灵栖息地。

根据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来看,以上海市为例,付费自习室为代表的新业态同比增长 166.0%,这说明现在更多的人已经加入到以自习、考试、阅读等以夜间学习为目的的消费队伍中来。这些自习室24小时无人看管,根据个人学习时长线上预约座位,消费者可在这里度过一整个夜晚。另外,该类场所还为夜间前来读书、学习的人们提供包厢睡眠区、餐吧茶水区、洗漱淋浴区,白天在书桌前学习疲惫了,夜晚就可以窝在独立的小隔间里看书,可谓沉浸式学习。以24小时书店、付费自习室为代表的夜间文化消费场景,逐渐成为部分消费者的夜间偏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技术点燃消费亮点




发展至今的中国夜间经济,已经不单单只是当初以餐饮为主的“夜市经济”了,而是在文化、科技的赋能下,成为文化、科技、艺术、经济全方位多元发展的综合体。如今夜间演出、文创夜市、夜间展览、景区夜游、光影秀、航船夜游等夜间游玩活动全面崛起。而这些新亮点的背后,是文化与科技的赋能。

以苏州提供的夜间文旅产品—“姑苏八点半”为例。文化赋能是“姑苏八点半”旅游产品的核心理念,力图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文化意向融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姑苏八点半”以其强大的文化磁场效应,实现了从“到此一游”到“在此停留”的目的转向。另一方面,科技赋能是“姑苏八点半”进行文化传播与消费的基础性支撑。科学技术为宣传古城文化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智能手段。作为苏州的城市名片,被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轧神仙”民间狂欢节,在“云逛街”、“云课堂”等七大“云”主题活动的加持下,成功地把“轧神仙”传统节日从线下搬到线上,吸引了120多万人次上线“轧神仙”。

文化与科技的双重赋能,成为夜间经济进行产品更新的动力源,为文化消费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与模式,更新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经营带来消费升级




当下,各地依托历史街区、河流、海滨等景观资源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夜间经济开始集约化经营发展,一些城市凭借自身拥有的特色城市景观打造新一轮夜市魅影。

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民国文化的缩影。它是南京夜经济的一大亮点,也是2021年火爆剧《乔家的儿女》拍摄地,是老城改造后焕发新活力的代表。打造夜经济,市场需求不仅仅是餐饮,多业态融合成了新的趋势。在熙南里的整体布局里,既有经典的老字号、非遗工坊,也有网红酒馆、24小时不打烊书店、商店等,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的影响下,沿街设置了许多文创摊位,人们夜晚在这里散步,可以淘到不少精致的好物。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灯光初上,熙南里的文艺气息里又多了一份烟火气,不论是晚景拍照打卡,还是感受金陵文化,品尝金陵风味,这儿都是不错的选择。随着消费的升级,熙南里繁荣业态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夜产品,持续引流消费者,用崭新的消费场景点亮“夜金陵”,推动“夜之金陵”品牌的打造。



夜经济的发展方向





业态多元化,推动夜经济全面发展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夜晚逐渐从街边零散的风味进化到成型的市场,不只着眼于“吃喝买”,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愉悦身心、兴趣学习、健身运动等精神文化消费。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表示,2021年,夜经济在“供给”与“需求”端涌现出大量新形态、新趋势,由以往单一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进阶成产业多元化、场景融合式、延伸到实体零售各个环节的新模式,并成为多个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夜经济市场中的产业类型多种多样,其开辟路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夜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体,有购物类、餐饮类、文化娱乐类、旅游休闲类产业等。与“日经济”产业相比没有变少,反而变得更多,夜经济市场的发展不仅是对“日经济”市场的延续,更有着日经济不可比拟的独特经营模式。譬如,北京“故宫夜景”、西安“大唐不夜城”、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等夜经济产业模式,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竞争力推动着城市的兴盛与崛起。


传统资源升级,为夜经济注入新动力


2021年,不少城市升级夜经济,处处彰显文化特色。南京将夫子庙、老门东等夜经济聚集区融入秦淮文化,擦亮金陵“夜名片”;成都的夜经济充分利用川剧、蜀锦、蜀绣等国风元素,展现千年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沈阳开放食、游、购、娱、展、演多元场域,装点具有浓厚东北特色的夜经济街区……各地以夜经济为突破口,打造一座又一座现象级“不夜城”,塑造城市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新动能。


政策引领,助力夜经济进一步繁荣

图片

图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

图片

图1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夜间经济政策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院


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共出台夜经济相关政策共计197项,2020年前三季度发布夜间经济相关政策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出台部门以省级人民政府、商务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为主。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发展夜间经济要重视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休闲娱乐场所与环境的打造,引导本地居民走出家门;通过线路调整,日夜游玩的合理配置及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休闲活动或景观地标来促进外来游客的夜间休闲娱乐。同时,要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打造满足不同消费对象需求和心理的消费活动和产品。考虑其在夜经济消费产品层次和价位上的需求,大胆创新经营内容和模式,推动夜经济向大众化、立体化发展。



结语




“夜经济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思想文化上的创新,更需要科技创新来改变当前产业发展的单一模式,给予消费者新体验、新感受,进而提升消费的发展深度。在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创造力的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同步发展,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塑造新的生产动力。在打造新型夜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可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强夜经济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型产业,有利于推动“夜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