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

    文化产业学院

  • 更新时间

    2024年08月29日

  • 阅读量

    12

  • 编审

“文化艺术大数据应用”研究生暑期学校第三单元开讲:数据要素、数据资产和数据可视化

江苏省研究生“文化艺术大数据应用”暑期学校已经进入第三单元“数据要素、数据资产和数据可视化”课程。

本单元由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王晨教授、南京文投集团的米鹏老师和南京艺术学院文化艺术大数据实验室吴琳老师共同授课。他们分别为学员们讲解了数据要素、区块链技术、python编程和数据可视化等内容。


微信图片_20240901154859.jpg

王晨院长主讲“文化大数据与新质生产力”专题从数据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来源、数据资产开发等层面系统讲解了文化大数据的特点、价值内涵和应用路径。他指出,文化数字化可以形成数字艺术资产、行为数据资产、衍生数据资产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资产。数字艺术资产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结构,并探讨了建筑、平面设计、声音和表演等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数字化后的结构特征。王院长以数字艺术资产、文化遗址、纹样数字化、壁画数字化等为例,详细阐述了遗址数字化的复杂性与必要性,强调了数字化过程中历史、文化与技术的融合,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三维扫描等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在文化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建构中的应用,并探讨数字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文化数据的结构化问题。对于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创产品的问题,王院长强调,文化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需要深入理解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并通过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实现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创新应用。结合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他讲述了数据驱动的文创设计,艺术教育、文化旅游融合中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通过这一课程,王院长为学员们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实用的指导,有助于学员们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化大数据。

微信图片_20240901154912.jpg


米鹏老师主讲“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应用”专题。他详细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入手,描述了Web1.0到Web3.0的演变,并特别强调去中心化和用户数据主权的重要性。米老师将区块链定义为一种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结合了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和密码学。他深入介绍了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在区块链中的应用,如数字签名,以确保数据安全和真实性。米老师比较了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说明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此外,他详述了加密货币的挖矿机制和NFT的交易体系,强调数字资产的确权和流通。最后,米老师探讨了去中心化、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区块链奖励机制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在数字资产管理和区块链应用中的挑战与潜力,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微信图片_20240901154921.jpg

吴老师主讲“python基础与数据可视化”专题是为期两天非常“硬核”的实训内容。吴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Python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课程内容包括Python编程环境的搭建、基本语法的使用、常见数据结构如列表、字典等的操作。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学员们学习了如何用Python来绘制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和散点图,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数据趋势和分布。在课程中,吴老师进一步深入,详细讲解了apriori算法和RFM模型,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结合具体案例场景(公众号的文章精准投放和电商领域的客户精准营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法和模型应用。接着,吴老师讲解了BP神经网络、KNN算法、贝叶斯分类原理、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的内在逻辑和适用的研究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901154931.jpg

本单元从理论到实训,使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文化大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技术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商业价值,还深入理解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数字资产中的应用,同时在通过实训课程,学员们掌握了Python基础知识,理解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