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2025年寒假,文化产业学院积极响应校党委和省团委号召,高质量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家乡,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本领,以青春之力助力家乡发展,文产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献家乡”的决心。
心怀热爱,传递家乡文化
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郑巧巧
我的家乡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龟山汉墓是徐州西汉中期诸侯王墓的典型代表,它为研究两汉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作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区域,助推了国家文化、艺术、旅游的发展。
在2025年“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我十分有幸地成为龟山汉墓景区的文明志愿者。在实践工作中,我耐心地为旅客讲解购票流程和提供路线指导,热情地为游客讲解汉文化知识,让他们领略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我也利用所学知识协助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当看到游客们沉浸在汉文化的魅力中,我内心充满了喜悦与骄傲。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乡文化的厚重,更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不易。我会带着这份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继续前行,让更多人了解、爱上徐州汉文化,为传承家乡文化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乡
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贺孟炀
在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回到了家乡常州市新闸镇,在运河治理保护单位参与了运河河道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返家乡”活动让我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改善运河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对运河沿岸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对河道周边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打扫。我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捡拾垃圾,有的负责搬运废弃物,还有的负责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尽管工作繁重,但大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团结协作,高效完成了任务。通过我们的努力,运河沿岸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河道变得更加整洁,周边居民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认可。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颇丰,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我们每个人采取行动。此次运河河道的保护清理工作让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推动环境治理和保护,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
防诈宣传,维护家乡安全
2024级艺术管理任盈盈
为响应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这个寒假,我回到家乡徐州沛县,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农商银行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工作。
新春来临之际,正是家庭消费的高峰期。老年人和农村居民等群体由于对新型诈骗手段了解较少,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在过去一学期中,通过线上课堂与线下讲座,我学习到了许多防诈知识,这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活动期间,我为群众介绍了金融诈骗的形式、如何分辨金融诈骗、以及当受到金融诈骗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将防诈知识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村民,手册里不仅有详细的诈骗案例分析,还附上了简单易记的防诈口诀,方便村民们随时翻阅学习。
此次“返家乡”活动内容虽看似简单,但却提高了我的组织能力与现场应变能力。当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眼神,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应向党看齐,始终奉行人民利益至上。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能够继续深入基层,参加更多实践活动,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善心传递,温暖相随
2024级艺术管理陈嘉圆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寒假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上海市银色家园养老院,展开一场意义非凡的敬老活动。
筹备之际,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不遗余力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我们邀请了高新区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一同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之中。活动当天,小学生们为老人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节目,我用相机捕捉了那些温馨而又难忘的瞬间。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一位80岁退休女教师的肺腑之言,她对此次活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孩子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看到你们充满活力的样子,我深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关爱老人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让更多的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同时,我也期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列中来,让爱与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一步一步走过的是熟悉的土地,一寸一寸丈量的是家乡的发展,“返家乡”实践活动坚定了大学生为家乡振兴贡献青春智慧的决心。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篇章,让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