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

    文化产业学院

  • 更新时间

    2025年02月26日

  • 阅读量

    35

  • 编审

美的实践 | 文产青年“返家乡”(3):热土的邀约,奋斗的足迹!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2025年寒假,文产青年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凭借青春热情与专业能力,投身家乡建设。他们深入基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为行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讲好家乡故事。他们的身影遍布家乡各处,在文化传承中注入创意,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在乡村振兴里挥洒汗水,助力乡村走向繁荣。青春正当时,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文产青年的实践故事,感受他们的热血担当。

实践赋能,助力家乡发展

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仇景煦

作为一名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样不能忽视。为了提高实践能力,我参加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幸来到内蒙古包头市商务局工作学习。在为期三周的外贸科实习中,我重点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企业申报指南》的撰写,负责政策解读FAQ模块,帮助企业对政策有更清晰地理解;设计并制作了包头优势产业双语宣传折页,印刷2000册用于外宾接待,提升了包头市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验收工作,完成3个试点社区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为政府优化民生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商务工作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的核心价值。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政府经济管理不仅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是通过细致入微地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让更多民生愿景成为了百姓的幸福实景。作为大学生,应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奔赴美好幸福未来。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演出运营,挖掘产业现状

2024级艺术管理专业张天翱

一直以来,我对文化艺术领域充满热忱,渴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运营机制。今年寒假,我选择走进"果酱现场"展开见习,虽然只是承担检票、场地布置等相对轻松的工作,却也亲历了多场演出从筹备到落地的全过程,用专业视角观察这个年轻文化场域的运行逻辑,让我收获颇丰。

一场演出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演出人员、观众群体以及演出场地这三个关键要素。在前期筹备阶段,我们需要与乐队、歌手等演出人员深入对接,确定演出阵容,解决谁来演的问题。同时,通过多样化的宣发手段,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演出。演出当天,场地的精心布置与现场秩序的有效维护至关重要。当然,正式演出还涉及材料报批、现场设备调试等诸多技术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演出的成败,不容丝毫马虎。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与观察,我对Livehouse的运营、场地服务、演出经纪、宣发维护等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未来,我将持续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不仅仅着眼于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添砖加瓦,更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为推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坚实力量。让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向全球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点亮心愿,冬日温暖传递

2024级艺术管理宋雨桐

当学校"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与家乡"微心愿"招募公告同时跃入眼帘时,我知道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的契机。这个寒假,我以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参与到"点亮微心愿,传递微幸福"暖冬行动中,用双手为困境儿童送去冬日的温暖。

活动中,我积极对接捐赠物品的社会爱心人士,耐心倾听,深入了解他们的意愿与想法,传递爱心善意。我时刻将关爱受赠儿童的事放在心上,亲手为孩子们穿上捐赠衣物,仔细安装需组装的微心愿并调试至正常使用,切实传递未能到场捐赠人对受赠儿童的关爱,用实际行动给予孩子们温暖与关怀。此外,我还主动与各村负责人交流,为活动的后续优化提供有效反馈,提出长期一对一户,持续追踪的建议,扩大活动影响。在沟通中,我详细阐述了这一建议的可行性与预期成效,通过定期回访受赠青少年,及时了解他们受赠后的状况,为捐赠人提供正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送去微心愿物资,我看见困境儿童完成小小愿望幸福的笑脸,深切感受到这些小小的物资背后蕴含的更是关爱和温暖。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微心愿"都是时代命题的生动注脚。作为文化产业学子,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社会中校准人生坐标,让青春在与家乡建设的同频共振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30.png

图片31.png


公益行动,传递正能量

2024级文化产业管理苏荷杰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新时代青年,我始终认为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回馈社会是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这个寒假,我投身家乡红十字会的宣传工作,用专业知识为公益事业注入青春力量。在红十字会的系统培训中,我不仅掌握了采血规范操作和应急救护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内核。

参加活动的同学分两组。一组走上街头,一组进入社区,通过分发传单、张贴画报等形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一边分发传单,一边向过往的行人宣传红十字会的相关知识。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捐款、无偿献血热点等焦点问题,我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宣传。一天结束,口是干的,嗓子是疼的。虽然很累,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踊跃报名参加红十字会,便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值得的。

这次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社会课堂教会我们的远比想象更多。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写好服务社会的"无字之书"。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在公益传播领域持续发力,凝聚社会正能量,传播爱与希望。

图片32.png

图片33.png


        在返家乡活动中,文产青年将课堂所学化作有力的实践,一头扎进家乡文化建设。他们走遍家乡,挖掘文化,让古街重焕生机,民俗广为人知。家乡不再是地图上沉默的坐标,而是承载着青年理想与家乡发展的希望田野。 展望前路,我们满心期待更多文产青年响应号召,投身家乡建设。用学识为家乡绘制文化蓝图,以青春活力点燃发展引擎。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大家的力量汇聚,家乡必将如旭日东升,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光芒万丈,见证青年与家乡相互成就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