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艺脉承古韵,童心实践向未来。4月16日,文化产业学院党总支联合校团委、校美术馆,与南京市力学小学携手开展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研学活动。40多名小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在文化产业学院学生会、南艺研支团、校研究生会等组成的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下,从穿越校史长廊到体验美术创作,从聆听经典音乐演奏到美术馆沉浸式手绘纸鸢,这场由南艺大学生全程导览的思政研学活动,通过"观-创-听-绘"的多重艺术体验,让小学生们在南艺这座艺术殿堂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为童心点亮未来艺术梦想。
行走课堂:艺术叙事映百年
活动伊始,小学生们聚集上海美专老校门前,聆听南艺大学生讲述南艺办学历史。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见证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百年发展与变革,小学生们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回到了那段艺术探索与教育革新的岁月。在南艺大学生的引领下,小学生们漫步艺术校园,聆听几十座校内雕塑背后的故事,这场行走的艺术思政课,让每件艺术品都成为了打开百年校史记忆的密钥。
琴声激荡:童心飞扬展风采
来到音乐学院排练厅,南艺大学生手持二胡、小提琴等乐器,以一曲《青花瓷》拉开序幕,将小学生们带入了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大家随着节奏轻轻摇摆,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当二胡独奏《赛马》的旋律骤起,马蹄奔腾、风沙呼啸,仿佛一幅壮阔的草原画卷在大家眼前徐徐展开。二胡独特的音色将骏马的矫健英姿和骑手的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被国乐的魅力深深震撼。演奏结束后,南艺大学生化身文化传播使者,邀请小学生近距离观察乐器,细致讲解各类乐理知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互动体验,让中国传统音乐突破课堂限制,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画笔绘梦:纸鸢世界绘童真
走进南艺美术馆展览现场,小学生们立刻被经典的美术作品吸引,纷纷驻足欣赏。正在展出的外国艺术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塞尔维亚的传统文化、服饰和符号。小学生们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南艺大学生通过生动专业的讲解,引导小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纹样与符号,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让小学生感受不同艺术风格的魅力,美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萌芽。
在美术馆二楼的公共空间,空白纸鸢、五彩颜料和画笔等工具早已准备就绪。在南艺大学生指导下,小学生们化身“小小艺术家”,伏案绘制专属风筝。有的用丙烯颜料泼洒出绚烂的彩虹,有的细心勾勒卡通人物,还有人将彩虹、山水融入到个人设计当中......大家还在大纸鸳上合力完成了一幅集体创作,共同描绘出心中的艺术蓝图。
创作完成后,大家围坐一起,纷纷讲解自己的作品,讲述风筝创作背后的成长故事,童言稚语中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通过分享,小学生们不仅展示了艺术创作,更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艺术的理解。
成长对话:大手小手传精神
活动尾声,大家齐聚“艺”脉相承 · 童心绘梦——美术馆里的成长对话活动现场,南艺研支团成员以“我印象深刻的尝试”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艺术启蒙故事。从初次登台时的那种青涩与紧张,到创作出获奖作品后的满溢喜悦,大学生们的成长经历让孩子们听得入神。小学生们也争相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艺术实践经历。一场跨越年龄的艺术对话在美术馆中热烈展开,让梦想的力量在美术馆中接力传递,让艺术的精神与魅力在彼此心间延续生长。
共同心声:艺术种子寄未来
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研学活动短暂却充实,孩子们带着亲手绘制的纸鸢、满心的灵感与欢笑踏上归程。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表示,以“闳约深美”校训为指引,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而是触手可及的实践与对话。百年艺脉与童真童心交织,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画卷,让艺术种子寄予未来梦想,也为南艺青年更好肩负社会美育责任,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实践路径。
志愿者团队
南艺研究生支教团
南艺研究生会
文化产业学院学生会
文化产业学院学生党支部
文产“一粒粟”志愿服务队
志愿者组织
徐晓、马召骏、刘达、王艺桥、
赵浚如、刘博文、蒋知霖、宋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