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

  • 更新时间

    2025年08月28日

  • 阅读量

    10

  • 编审

美的实践 | 文化产业学院“绿分贝”实践团:用创意激活垃圾分类

       为传播环保理念,助力绿色社区建设,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绿分贝”实践团于近日走进浦口区永宁中心幼儿园、鼓楼区小桃园社区,面向小朋友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高校学子服务社区、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更是一次将艺术创意与公益教育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01 理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充电” 

       七月中旬,志愿者团队以社区会议室为临时课堂,以环保政策文件和专业书籍为理论支撑,展开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类垃圾都有其对应的处理方式和回收利用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垃圾分类不仅涉及环保知识,还与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相关。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后续的宣传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02 实践教学:垃圾分类课堂进社区 

       八月上旬,志愿者团队来到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课程。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PPT讲解、实物展示、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类别、标识以及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在可回收垃圾方面,志愿者们展示了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常见物品,并讲解了这些物品的回收利用价值;在有害垃圾方面,通过展示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物品,让小朋友们了解有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方面,志愿者们通过实物对比,帮助小朋友们学习区分这两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次课堂学习,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做好垃圾分类。

 

03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这次社区宣传活动,志愿者团队不仅向小朋友们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垃圾分类看似小事,但却是关乎我们生活环境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文化产业学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此类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青春力量!让绿色“分贝”真正声声入耳、深入人心!

实践团: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绿分贝”实践团

实践地点:浦口区永宁中心幼儿园、张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鼓楼区小桃园社区

团队成员:仇景煦 居思好

指导老师: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