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

  • 更新时间

    2025年09月30日

  • 阅读量

    10

  • 编审

圆满成功!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智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学术创新论坛在南艺举行

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60余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获奖研究生代表和行业企业专家200余人参加论坛。


与会领导、嘉宾参观展览


       9月20日上午举行论坛开幕式,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发表论坛主旨演讲。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张捷、吕少卿,党委常委、党院办主任、宣传部部长李志鹏,以及研究生处、科研处、保卫处、文化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数字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南艺苏州研究院师生通过线上观看论坛直播。张捷主持开幕式。


杨树兵讲话
       杨树兵在讲话中指出,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研究生教育摆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艺术学科领域,推动高校大力加强艺术与科技、文化与创新的融合研究,与国家文化战略、地方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开阔学术视野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南京艺术学院作为江苏乃至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艺术设计、艺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论坛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艺术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论坛整合省内外艺术类学科高水平学术力量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将助力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生产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艺术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俞锋致辞
       俞锋在致辞中指出,南京艺术学院始终秉承“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的办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魂魄、社会责任之艺术人才,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与支持下,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强化艺科融合,积极构建艺术类研究生“三融”育人新模式,大力深化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紫金文创研究院、苏州研究院等平台,大力推动跨学科科研与创作实践,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次论坛以“智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为主题,聚焦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前沿议题,既呼应了时代发展的强音,也体现了当代学人特别是青年研究者对人文与科技共生关系的深入思考,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领域的高度关注与热情参与,将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理论与创作的创新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张凌浩发表主旨演讲

       张凌浩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艺术创作、传播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为艺术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机遇。面对这一时代浪潮,艺术院校必须主动拥抱变革,既要保持艺术教育的人文底蕴和创造精神,又要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提升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京艺术学院依托艺术类全学科体系,首创提出并系统实践“融合创新”的新型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国家文化战略为驱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艺科交叉”、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研究生培养,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南艺方案”。


张捷主持开幕式
       张捷表示,此次论坛旨在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搭建研究生教育教学高层次学术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艺术生产路径方法,引领产业变革。在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南艺作为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整合学校力量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将有利于携手省内外高校院所和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推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合力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本次论坛,特邀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特赞公司创始人范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晓皎,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自亭,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秦林,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围绕“理解消费者的AI智能体”“艺术生产范式的解构、重塑与再思考”“当AI遇见动漫,我们重写创作的“原力’”“KinoxAI赋能视听的造梦新纪元”“人工智能下的艺术智性结构”等发表主旨演讲。


范凌发表主旨演讲
陈晓皎发表主旨演讲
董自亭发表主旨演讲
秦林发表主旨演讲
张明发表主旨演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板俊荣、同济大学王琦、南京艺术学院童芳等17位专业教师围绕“人工智能+艺术”研讨交流教学改革成功案例。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方、蒋杰、王晨,以及文化产业学院相关硕士生导师等分别作报告主持或论坛点评。

图片


       论坛期间,主办方正式公布论坛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和教学改革案例。本次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创意作品200余篇(项),经严格评审,遴选“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案例18项、实践类“入选作品”43项,评选“学术论文奖”特别优秀奖3名、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5名。



       论坛紧密聚焦人工智能赋能艺术生产和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教学主题,设置“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案例交流会、智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生实践作品展及研讨会和四场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平行论坛等内容。


“人工智能+艺术”教学改革案例交流会

智艺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生实践作品展研讨会

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分论坛一
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分论坛二
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分论坛三

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分论坛四

南艺苏州研究院师生在线观看论坛直播


 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百年高等艺术学府,紧密聚焦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生产学术与产业前沿动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界合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生活美学思想及其当代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的现代转译设计研究》、一般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生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发起举办“智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生产”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旨在以学促教、以产促研,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生产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学术创新搭建高水平、高质量平台,切实提升文化艺术类研究生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能力,助力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